(上接A3版)
经验分享
潍坊市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王冰
运营赋能 精耕致远
潍坊市中医院不断强化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针,坚持“中医做特,中西医协同”,树立“大运营”理念,把绩效考核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构建全新运营模式,努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一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管理体系。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五级管理体系,通过严实培训关、严把审核关、严格问责关,建立PDCA闭环管理模式。
二建立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绩效考核体系。全面落实标准化建设目标管理制,制定《潍坊市中医院加强运营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全方位明确考核指标,无死角落实考核部门。
三建立了管理高效、特色突出的服务支撑体系。搭建功能完善的信息平台,全面推广“五个全科化”的服务模式。在2020年度的国家中医医院的绩效考核中,潍坊市中医院由2019年的115名提高到66名,实现了由B向A的提升。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全省的绩效考评重点指标监测中,位列全省地市级中医院第一名。
泰安市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张开刚
以中医药文化传承 促医院高质量发展
我院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从而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主要做法为:
将中医药文化外化于形,营造浓厚氛围。在建筑风格、内部方式上突出中国传统特色。
将中医药文化内化于心,形成共同价值导向。医院将核心价值体系设置为全员固定电话彩铃等。
将中医药固化与制,突出特色优势。完善以绩效考核为主的考核体系,通过医疗质量分析会等进行总结分析,查找问题,部署整改措施。
将中医药文化实化于行,规范服务行为。将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医疗机构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将中医药文化普化于众,提升医院形象。牵头成立泰安市中医医疗集团,整合全市42家医疗单位资源,形成中医集团优势。
临沂中医院党委书记 张志刚
以5个全科化为抓手 推动中医院高质量发展
我院对于中医治未病全科化和中医康复全科化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如下:
在中医治未病全科化方面,结合体检,建立了中医治未病中心,在出具中西医结合的体检报告后,对每一个分类人群进行干预。对于院内、门诊患者,推广一病两方:一个治疗处方,一个中医健康教育和干预处方。对于住院患者,从入院开始,就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同步纳入电子病历系统,各个专业分别制定1—3个方案。对于出院患者,通过随访以及数字化慢病防控体系,完善疾病管理服务。
中医康复全科化方面,推行急性期康复,推广康复一体化诊疗模式,结合中西医特色医疗,在急诊和外科系统探索推广中医外科快速治疗模式。
东营市中医院院长 刘丛华
立足新阶段 贯彻新理念 奋进新征程
近年来医院整合优势资源,突出专科特色,着力加强重点、优势专科建设;以建设中医药重点专科、优势集群为抓手,通过人才培养、传承工作、条件建设,扎实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挖掘和整理,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的诊疗经验,有序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此外,医院还推广中医五个全科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强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能力。
东营市中医院新的综合病房大楼预计2022年底即可投入使用,届时,将极大改善诊疗环境和住院条件,科室设置更为合理,学科建设更加细化,为医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聊城市中医院院长 赵素婷
“三因制宜”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院在抢抓新机遇、战胜新挑战、推动新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实效实绩。
一是因人制宜,筑巢引凤。医院实施“培育一批、引进一批、聘请一批”的“三个一”工程,推行名医、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梯队培养“三步走”,奏响人才引擎、人才效能、人才青苗“三部曲”。
二是因时制宜,精准发力。医院锚定“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定位航标,启动“两个研究院”和“十大中心”攀登工程,建设平安、廉洁、活力、智慧、美丽、和谐、人文“七型医院”。
三是因地制宜,阔斧焕新。医院以争创山东省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中医药服务新高地为目标,全力推进老院区扩建及新院区建设,探索独具中医药特色、覆盖全生命周期、融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为一体的大健康服务新模式,创建“中药+”融合发展聊城新样板。
烟台市蓬莱中医院副院长 于霞
新冠疫情期间的卒中中心建设
2020年开始,全国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袭,但全院溶栓例数持续增长。主要做法有:
医院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积极改造流程,做好环节管理,制定了《时间窗内封控管控区或黄码脑卒中患者就诊流程》,详细规定了防护等级措施,最大限度保证绿道畅通,提高卒中救治效率。
做好环节管理,优化诊治流程,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非常关键,并且要建设符合自身特色的卒中中心。
希望未来建成布局更合理、体系更规范、管理更科学的区域卒中中心,也希望在山中医龙头医院的带动下,走上质量、内涵、可持续发展的专科建设之路。